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2年2月27日发布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通报,经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决定对2011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一等奖7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76项,共113项)给予奖励并通报表扬。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电力行业最高级别的奖项,我校榜上有名。
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主持、有我校参与完成的“高效宽域波前时间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研制及工程应用”喜获一等奖。该项目涉及高电压工程外绝缘试验设备和技术领域,填补了国际高效宽波前时间冲击电压发生装置的空白。
该项目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万启发副总工程师的带领下,突破了集特长、特短波前冲击电压于一体的技术难点,研制出结构先进、触发可靠的高效宽域波前时间冲击电压发生器,为特高压工程外绝缘试验提供了重要手段。
我校陈水胜教授主持研制的充电开关是新型冲击回路实现高效长波前时间冲击电压的关键部件,应用于冲击电压发生器在国际上并无先例。它处于300kV高电位,开关行程达1m,25级开关需要快速同步可靠开合,实现难度大。陈水胜教授及其科研团队为了解决高电位条件下长行程开关同步开合的难题,基于冲击发生器本身结构特点和充电开关的功能,采用多级机械同步技术、空间对接技术和精密传动间隙消除技术,通过反复实验,并根据实践改进,首创性的研制了液压推动直杆式充电开关,已获发明专利授权( ZL 2009 10060565.8)。通过小样试验和现场改进,在75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内实现了25m长的高电位条件下长行程开关。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申请的发明专利“冲击发生器充电电阻拉簧式隔离开关”(申请号201110112712.9),也能广泛应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建立了我国特高压外绝缘特性研究的基础平台,为长间隙放电特性的理论研究、特高压工程绝缘配合设计及关键设备的研制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对我国引领特高压外绝缘技术发展和提升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共申请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设备研制成功后,立即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特高压长间隙放电特性和放电机理研究”、国家科技部项目“1150kV以上电压交流输电技术”、及国网公司重点项目研究中发挥了作用。利用本项目成果,获得了特高压长波前时间操作冲击电压的基础数据,应用于工程设计减小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空气间隙距离7.7%,缩减了塔头尺寸及线路走廊宽度,杆塔造价约减少10%,为“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项目节省建设成本约1.3亿元。
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强科研合作,加大科研工作的扶持和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在课余积极进行科研,提升自身能力。此次我校能获此殊荣,标志着我校科研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